首页 >> 塑料管

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装配机储物柜心理咨询均质设备锥形托辊Rra

文章来源:国汇机械网  |  2024-03-14

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

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

导读: 1990~2005年15年间,我国钢铁投资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发展阶段,投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钢铁投资同比反而下降了2.5%,成为所有行业中唯一出现负增 ...

1990~2005年15年间,我国钢铁投资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发展阶段,投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钢铁投资同比反而下降了2.5%,成为所有行业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行业。今后几年钢铁投资将会呈现何种趋势?是否会出现“九五”时期连续负增长的局面?本文通过对近十年钢铁投资额、投资结构和钢铁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试图总结出钢铁投资的变化规律,并据此判断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未来钢铁投资的变化趋势。

一、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及主要特点

1.钢铁投资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2006年回落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扩张、收缩、再扩张的过程,与此相应,我国钢铁工业投资增长也经过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八五”时期)为钢铁投资扩张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以及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民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1991年GDP增长率达到了9.2%,年均在10%以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钢材需求,1991~1995年五年间钢铁投资大幅增长,投资额从1990年的127亿元猛增到1995年的568亿元,名义增长率均在25%以上,年均增长34.8%。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9.0%。“八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1728亿元,如按1990年投资的价格定基指数(即以1990价格指数为100,其他年份以此为基础计算的价格指数)折算,累计“不变价”投资为1086亿元。

第二阶段:年(“九五”时期)滤纸为投资收缩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在经过了5年高速增长后,从1996年开始回落,尤其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7年、1998年GDP增速下滑到8%以下,对钢材需求和钢铁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人们对未来钢材需求量的预测比较保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钢铁工业已是夕阳工业,因此,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比较悲观。年连续五年钢铁投资总额均呈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5年的56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36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4%。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5%。“九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2163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435亿元,增长25.2%。但如果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完成“不变价”投资1100亿元,基本与“八五”时期持平。

第三阶段:年(“十五”时期)为钢铁投资快速增长时期。2001年以后国民经济重上快速增长的轨道,2003~2005年GDP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我国钢材需求转旺、市场好转、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保持了高增长,增长率均在30%以上,2003年增长率甚至超过了100%。“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额7167亿元,比“九五”增长了2.3倍;折算不变价投资额3387亿元,比“九五”增长了2.1倍;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九五”的1.6%提高到了2.4%。

2006年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2001~2003年钢铁投资在经历了三年高速增长后,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针对钢铁投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效果逐步显现,钢铁投资增长率出现了高位回落趋势。2006年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比上年反而下降了2.5%,成为所有行业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行业。

2.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民营企业比重迅速增加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占有绝对优势,进入90年代后期,钢铁投资主体开始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从2000年开始,钢铁行业走出景气低谷,经济效益逐年回升,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民营、外资、甚至其它行业的资金纷纷介入钢铁行业。另外,由于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些原有的国有企业通过产权改革或通过金融市场被收购变成民营企业,国有钢铁企业投资比重下降,民营企业投资比重逐年增加。

1997年以前,国有及国有控股钢铁企业完成投资占全行业投资的比重在86%以上,民营企业投资只占8%左右,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投资占3%-5%;从1998年开始,国有企业投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到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钢铁企业投资所占比重下降至59.8%,民间投资升至29.0%,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投资增加到11.2%。

“十五”与“九五”相比,国有及国有控股钢铁企业投资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九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钢铁项目累计投资所占比重为80.2%,“十五”期间下降至66.2%;民营企业投资所占比重由12.8%上升到24.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由7.0%上升到9.8%。

3.“十五”河北、江苏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上海投资比重下降

近十年来,伴随着钢铁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钢铁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十五”期间,河北、江苏、山东、山西等地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投资增长迅猛,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上海、湖北、北京等地区增长相对较慢。

“九五”期间钢铁投资集中度比较高,累计投资最多的十大省市所占比重达到80%,尤其是上海所占比重达到3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分析,“九五”期间,50万元以上的钢铁项目(国家统计局口径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投资最多的十大省市依次为上海、辽宁、河北、湖北、安徽、广东、山东、内蒙古、四川。“十五”期间,钢铁投资趋于分散,累计投资最多的十大省市所占比重占70.4%,比“九五”下降近10个百分点。河北省跃居首位,而上海退居第四位。“十五”完成投资最多的十大省市分别为: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山西、湖北、四川、内蒙古。在这十大地区中,与“九五”相比,山西、山东、四川、江苏、内蒙古、河北增长较快,比“九五”增长2倍以上,而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的安徽、上海、湖北增长率较低,尤其是上海,投资额比“九五”还下降了35.6%,占全行业投资的比重由“九五”的31.0%下降到7.2%。

2006年完成投资最多的十省市为:河北320.1亿元,占全行业投资的比重为14.4%;辽宁281.9亿元,占12.7%;山西212.4元,占9.5%;上海188.4亿元,占8.5%;湖北137.1亿元,占6.2%;江苏128.7亿元,占5.8%;河南108.4亿元,占4.9%;安徽108.3亿元,占4.9%;山东98.9亿元,占4.4%;天津93.8亿元,占4.2%。在这十大地区中,安徽、上海、山西、湖北、天津完成投资增长20%以上。

4.钢铁投资项目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

从钢铁项目投资规模的变化情况来看,经历了以国有大型项目为主——小型项目迅速增加——项目大型化的过程,即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

1995~1997年,钢铁投资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大型项目较多,10亿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当年完成投资额的60%以上,5亿元以上的项目占70%以上,而1亿元以下的项目只占10%左右。

1998~2001年,由于钢铁行业处于景气低谷,投资动力不足,新上大型项目骤减,1998年在建的10亿元以上项目一度只有4个,大型项管接头目的投资比重大幅下降,到2001年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仅占29.5%,5亿元以上项目占42.5%,1亿元以下的项目占26.5%。

2002~2006年,随着钢铁行业景气回升,投资意愿增强,新建大型项目增加。到2006年,10亿元以上项目所占比重又上升到55.7%,5亿元以上项目占66.6%,1亿元以下从政府层面项目下降到7.4%。钢铁投资又重新呈现出大型化的趋势。但这与“九五”初期有着明显不同,当时国有大型企业占绝对优势,仍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而“十五”时期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程度很高,项目投资的大型化是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

5.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快速增加,银行贷款比重下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钢铁投资主要靠国家贷款,1991年以前国内贷款占投资的比重高达50%以上,自筹资金不足30%。1993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步伐加快,企业自主投资增加,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到60%以上,贷款比重下降到20%以下。1995~1999年企业自筹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稳定在62%-69%。

从2000年开始,钢铁企业自筹资金比重迅速上升。2000~2006年,自筹资金比重在74.3%~若发现生锈现象80.4%之间,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在10%~18%。自筹资金比重增加的原因:一是国家1999年对钢铁业实施的债转股政策。1999~2000年国家对45户冶金企业、约900亿元的银行债务实施了债转股。二是钢铁企业效益提高,自我积累增加。三是资本市场日益完善,许多钢铁企业通过在海内外股票市场上筹集资金。

二、我国钢铁投资变化的主要动因及规律

1.“十五”钢材消费旺盛是拉动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长期来看,钢铁投资最终由钢(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决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周期相对应,年我国钢(材)消费增长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1991~1993年为第一阶段,我国粗钢消费量大幅增长,表观消费量(折粗钢)由1990年的6712万吨增加到1993年的12872万吨,增长近1倍,1992、1993年的增长率高达22.9%和48.5%;1994~2000年为第二阶段,钢材消费出现负增长或增幅很小,这七年粗钢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1%;2001~2006年为第三阶段,钢消费量大幅增长,由2000年的1699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38432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8.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钢铁投资额和钢材消费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但投资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要大于消费。

按照五年计划时间段分析,“八五”累计消费粗钢5.03亿吨,“九五”累计消费粗钢6.26亿吨,比“八五”增长39.5%;“十五”累计消费粗钢12.73亿吨,比“九五”增长1.22倍。“十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旺盛,供给能力相对不足(折粗钢净进口9203万吨),是拉动“十五”钢铁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2.短期内钢铁投资受钢材价格影响较大

从短期来看,钢材市场价格对投资有很大的驱动作用。1993年由于钢材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以线材和冷轧板为例,1993年线材平均市场价格达到3681元/吨,冷轧板价格达到4734元/吨;之后,随着钢材需求减少,价格一路下跌,到1999年线材价格降至2211元/吨的低点,冷轧板价格也降到3023元/吨;2000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快速增长,钢材需求旺盛,钢材价格走出低谷,逐年回升。2004年线材价格升至3607元/吨的高点,冷轧板平均价格也在2005年升至6476元/吨的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线材和冷轧板平均价格均出现下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钢铁投资变化趋势与钢材价格走势基本吻合,钢材价格对投资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

3.“十五”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为钢铁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钢铁行业效益状况对钢铁投资的影响都很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取利润是投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良好的收益必然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二是良好的收益会为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从近十年钢铁投资与钢铁行业效益的变化情况来看,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1991~2006年钢铁经济效益经过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1994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大幅增加,销售利润率迅速上升,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从1991年的71.1亿元增加到1993、1994年的294.9亿元和263.1亿元,销售利润率由5.2%增加到9.7%和9.5%;年为第二阶段,产品销售收入基本稳定,但实现利润却迅速下滑,1997、1998、1999年实现利润仅为16亿元、12亿元和27亿元,销售利润率均不足1%;2000~2006年为第三阶段,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均大幅上升。到2006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3590.4亿元,实现利润达到903.83亿元,销售利润率上升到6.7%。从中看出,近十年来钢铁投资和效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十五”期间,大中型冶金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0063亿元,比“九五”的4801亿元增加1.1倍;实现利润总额2533亿元,比“九五”的220亿元增加10.5倍。另外,“十五”累计大中型冶金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2000多亿元。为钢铁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4.国家有关政策对钢铁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以及钢铁行业产业政策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钢铁投资数量及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对钢铁等行业实施了债转股和技改贴息贷款政策,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资金形成了良性循环,大大促进了钢铁企业投资结构改善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全行业连铸比、小型连轧比、板管比、高速线材比等指标大幅提高;轿车板、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石油油井管等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3年以来,国家针对钢铁、电解铝、水对新兴国度出口份额也将大为提高泥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问题,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加强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督和执法、加强土地管理、改进银行信贷等多方面对钢铁投资进行调控,使钢铁投资回落到正常水平,对抑制钢铁产能过剩、保证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十五”期间吨钢投资呈现大幅下降趋势

钢铁投资直接决定旺铺租赁着钢铁产能和产量的多少。“十五”期间钢铁产量大幅增长,粗钢产量连续跨越了2亿吨和3亿吨台阶,由2000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3.52亿吨,年均增长率达22.4%,大大高于“八五”和“九五”的7.9%和6.1%。“八五”累计生产粗钢4.29亿吨;“九五”累计生产粗钢5.77亿吨,比“八五”增长34.4%;“十五”累计生产粗钢11.81亿吨,比“九五”增长1.05倍。2006年粗钢产量又跨上4亿吨台阶,达到41878万吨,比上年增长18.48%。

“十五”期间钢铁产能增长快于投资增长,吨钢投资呈下降趋势。年15年吨钢投资平均为3853元,如剔除价格影响,按1990年的投资价格水平测算,吨钢投资为1942元。“八五”吨钢投资为5759元,“九五”为6528万元,“十五”为3201元。按照不变价计算,“八五”、“九五”、“十五”的吨钢投资分别为3618元、3319元和1513元。“十五”投资不足“八五”和“九五”的一半。

“十五”期间吨钢投资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民营企业比重大幅增加。年为民营企业大发展时期,由于这个时期民营企业产品定位大多以长材、窄带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且通常采用国产设备,投资少、回收快。一般百万吨规模的投资约10亿元,平均吨钢综合投资仅1000多元。二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大提高,节约了投资成本,例如,一套高速线材国产设备只相当于进口设备的五分之一。不仅民营企业大量使用国产设备,像鞍钢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国产设备,如鞍钢新区基本是自主建设;三是钢铁行业是规模效益非常明显的行业,随着装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连续化、紧凑化,单位产品投资明显下降。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年6年间吨钢投资发生了不同变化:年为钢铁行业景气恢复、产能大幅增长时期,吨钢投资较低,仅为2836元;2004年以后钢铁投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项目中轧钢项目占的比重较大,而且以板材项目为主,吨钢投资(以现价计算)出现了明显上升,年吨钢投资达到3465万元,比前三年增长了21.2%。

三、未来几年钢铁投资趋势预测

1.大规模投资高峰已经过去,钢铁投资将稳定在目前水平上

从2006年钢铁投资情况来看,到2006年年末500万元以上钢铁项目计划总投资为6837亿元,比上年增长4.3%,而2004、2005年该增长率分别为32.0%和28.2%;其中,已完成投资为4375亿元,待完成投资为2462亿元,比上年下降5.2%,而2004、2005年该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4.8%。2007年国家会继续严控土地和环保两道闸门,钢铁新建项目受到抑制,钢铁投资仍会保持较低增长。

但从“十一五”后期钢铁投资的增长趋势来看,钢铁投资仍会保持较高水平。第一,钢铁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钢铁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决定的,由于中国城镇化步伐将加快,工业化尚处于发展中期,决定了钢材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第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今后几年我国淘汰落后的步伐加快,2007年我国将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电炉。淘汰的落后产能需要新增的先进产能来补充;第三,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方向以及产品消费升级的要求,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品种质量方面的投入将加大;第四,国家将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和节能标准,钢铁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也会增加。第五,钢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钢铁投资提供了保证。2006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03.8亿元,提取折旧734亿元;全行业实现利润1700亿元,据我们测算折旧费也在1000亿元以上。另外,在宝钢、鞍钢、武钢完成整体上市后,邯钢、包钢、太钢等企业也将实现整体上市。因此,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资金比较充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以扩张产能为主的大规模投资高峰已经过去,“十一五”钢铁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大幅增长,但也不会像“九五”时期那样出现连续几年的负增长,钢铁投资将会基本保持在目前的投资规模上,投资结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

2.新建项目将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相结合,投资的集中度将提高

无论是从钢铁行业竞争环境,还是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今后几年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的步伐都将加快。另外,国家产业政策对新建项目也作出了严格规定,今后几年钢铁新建项目将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企业搬迁相结合。钢铁项目投资的集中度将提高,单项投资将趋于大型化。

从2005年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来看,加快钢铁工业区域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按照产业政策规定的目标,2010年前10大企业产钢量所占比重将达到50%以上。目前,钢铁企业靠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共识。国家会陆续对现行的管理体制、税收政策、人事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调整和完善,为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扫清体制障碍。另外,国内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也使钢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重组成为可能。今后几年,钢铁行业淘汰落后的步伐也会加快。

产业政策对新建项目作出了严格规定: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要结合兼并、搬迁,在资源条件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因此,国家在新建项目的审核上将比较严格,单纯的新建项目很难通过核准。

从钢铁投资结构变化趋势分析,年10亿元以上项目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9.0%、46.9%和52.6%和55.7%。从2006年计划总投资的结构分析,10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投资比重达到了68.6%,项目大型化趋势非常明显。

3.中低档产品竞争愈加激烈,用于改善品种质量的投资会进一步提高

随着钢铁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高档产品领域的竞争,将从过去以价格为主转向以产品品种质量、服务为主。目前,国内企业在长材、板材中低档产品的产能均已过剩,竞争非常激烈。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在高档产品领域,钢铁企业需要增加投资占领市场。

从我国对钢铁行业的政策取向来看,将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从2005年开始,我国连续降低钢材和钢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到2006年D型卸扣9月份大部分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已降至8%,而且,很可能会进一步降低;10月份又对钢坯、生铁、铁合金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加剧国内钢坯和低档钢材品种的市场竞争,将会引导钢铁企业向深加工产品投资。

通过对钢铁投资工序结构的分析证明,从2004年开始企业用于轧钢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年轧钢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3.9%、49.6%和51.4%,2006年进一步增加到54.3%。从2006年不同工序在建项目来看,轧钢计划总投资所占比重达到了58.3%,由此估计企业用于轧钢领域的投资会进一步提高。

4.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节能环保投资将加大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钢铁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家日益严格的标准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环保方面,我国钢铁企业中除了宝钢等少数企业环保状况较好外,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环保欠账很多;在重点钢铁企业中,现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对钢铁企业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2007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查处了82个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其中,涉及钢铁、冶金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未批先建和越权审批现象严重,违规项目高达30个,占违规项目总数的37%。

在节能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物耗水平仍较高。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约10%~15%;吨钢耗新水比国际先进水平高约1倍。今后几年,国家将会制定更为严厉的节能环保政策和措施,节能环保指标能否达标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必将加大。

5.为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对铁矿石开采的投资将增加

近年来由于我国钢铁生产增长迅猛,原料供应紧张,为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纷纷投资或参股上游企业。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不仅增加了钢铁企业成本,而且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钢铁企业不仅通过合资或签订长期合同方式与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的BHP、巴西的CVRD等合作,还加大了对国内铁矿石开采的投资力度,以保证铁矿石有长期、稳定的来源。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国内黑色矿山的投资增长率都超过了100%。“十五”矿山累计投资额达到501.9亿元,比“九五”增长2.8倍。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为钢铁企业完成的。

国内钢铁企业频出大手笔投资铁矿开发。如2006年首钢与湖北宜昌市政府签约拟投资80亿元与宜昌市联合开发高磷铁矿资源项目;武钢与湖北的恩施签约,计划斥资70亿元开采恩施境内约14亿吨的铁矿资源;鞍钢集团与辽宁衡业集团共同投资鞍千矿业采选项目;太钢集团矿业公司也计划在袁家村建设铁矿产量2200万吨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露天采选联合工程。今后几年预计会有更多的钢铁企业投入到这一热潮中来。

污水处理氯酸钠
潭子分割器
游乐设备厂家
非特化妆品检测